导读: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下腹部或腰部疼痛,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腹痛剧烈,伴有恶心呕吐、四肢厥冷、冷汗淋漓甚至昏厥,影响日常生活。多见于青年妇女。
痛经难忍 不妨试试艾灸
艾灸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创造的一种外治疗法。其原理是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调节脏腑功能活动,以达到延缓衰老、强身健体的作用。女性常见的痛经、月经失调等,也可以通过艾灸来达到防治目的。
采用艾条悬灸穴位处,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也可采用直接灸法,先右后左,用大蒜汁涂抹在穴位表面,将艾绒捻成麦粒样大小的艾炷,直接放置在穴位上,点燃线艾炷,当患者感到灼热疼痛难忍时即可移去艾炷。
全球医院网提供:典型病例
朱某某,女,21岁,学生,2010年3月15日由其母亲陪伴来诊。自诉月经初潮14岁,自初潮时伴有痛经,经期第一、二天痛,痛势缓,服用益母草膏等缓解。16岁因生气,每至月经来潮痛经加剧,伴有血块,下血块后痛稍缓解,痛甚伴有汗出,服用元胡止痛片、益母草膏等不能缓解,伴有月经来潮前乳房胀痛、便秘等症状,脉弦涩,舌暗苔薄。诊断为痛经,辨证属于气滞血瘀型。治疗以通调冲任、行瘀止痛为主。
方选关元、中极、地机、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合谷,均双取,百会、次髎十七椎等穴,于月经来潮5天前开始针灸,若行经时痛继续针灸,第一个月经周期针完后,月经来潮时无小腹疼痛等症状。连续针三个月经周期,痛经缓解,亦无乳房胀痛、便秘等症状,随访至今,未复发。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