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月经不调

首页 > 妇科 > 月经不调 > 治疗 > 正文

中医怎样治疗月经不调?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09日

  月经不调怎么办呢?这是很多女人都比较关心和在意的问题,所以针对大家的疑问今天我们的小编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因为月经不调长期不治的话就会导致不孕不育,所以大家应该重视哦!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失去正常规律性,其特征是: 经期提前或错后7天以上为月经先期或后期; 月经周期或前或后没有规律为月经先后不定期; 月经量或多或少为月经过多或过多少; 色、质改变异常与经期、经量异常同时发生。

  月经不调的原因有很多,精神因素、日常不良生活习惯、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器质病变或药物等都会引起月经不调。月经不调对女性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月经不调是不孕的信号:月经不调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特别是器质性原因引起的月经不调得不到及时治疗,很可能会影响日后生育。

  月经不调会引起色斑、暗疮等。月经不调使许多女性面部出现色斑、暗疮。其实这些色斑、暗疮是那些化妆品解决不了的,因其是机体病变的反映,尤其是月经不调及一些癌症、肝硬化等病症的外在表现。如果不及早诊治,不但影响美容,而且还会影响身体健康。所以女性朋友一定要注意防范月经不调的危害。

  月经不调女性行经期间,经血大量流失导致气血亏损。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就会转化为周期性或是其它类型较为严重的头痛或出现贫血现象,会引起女性头痛,并伴有头晕、心悸少寐,神疲乏力等症状。

  中医怎样治疗月经不调?

  中医认为,经不调以肾虚、肝郁两者为主,脾虚血瘀较为少见。治疗宜补虚泻实,不可过用香燥或滋腻之品。

  肾虚证:月经先后无定期、量少或多,色淡红、质偏稀,伴头昏,腰酸,小便频数,夜寐欠佳,舌质淡红或干裂,舌苔少,脉细数或沉弱无力。治宜养血补肾,兼以调经。药用:炒当归、赤芍、淮山药、山萸肉、熟地、炒丹皮、茯苓各 15 克,川断、菟丝子各 12 克,炒荆芥、五味子各 5 克。水煎服,日服 1 剂,经后期开始服, 5 日为 1 疗程。

  肝郁证: 经周期或先或后,经量或多或少,色正常或暗红,质稀或粘,有小血块,行而不畅,小腹胀 痛,胸闷不舒,两乳作胀,或时作痛,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舌苔黄白而腻,脉弦细。治宜疏肝解郁,养血调经。药用:炒当归、赤芍、白芍、炒白术、茯苓各 15 克,炒柴胡 6 克,陈皮、制香附各 5 克,焦山楂、炒丹皮、炒川断各 10 克。水煎分服,日服 1 剂,经前、经期服, 5 日为 1 疗程。

  脾虚证: 经周期先后不一,量或多或少,色淡红,无血块,腹不痛,面色萎黄,头晕心悸,神疲乏力,腹胀矢气,大便易溏,经行大便秘 溏,夜寐较差,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腻,脉象细弱。治宜补益心脾,调养冲任。药用:党参、黄芪各 15 30 克,炒白术、茯苓、茯神各 12 克,木香、炒枣仁、广陈皮、炙甘草、炙远志各 6 克,合欢皮 10 克。水煎分服,日服 1 剂,经后期服, 5 日为 1 疗程。

  血瘀证:月经先后无定期,经量乍多乍少不定,经色紫暗,质粘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胸闷烦躁,口渴不喜欢,舌质淡紫,有瘀斑,脉象弦细或涩。治宜活血化瘀,理气调经。药用:炒当归、桃仁、红花、山楂、泽泻各 12 克,乌药、青皮、木香各 6 克,益母草 30 克,川断 10 克。水煎分服,日服 1 剂,经前、经期服, 5 日为 1 疗程。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重在调和气血,疏肝理气。中医理论认为,经血为血所化。如果血液得到温煦,就能就畅自如;血液遇寒就盒让气血运行受到阻碍,发生月经骤止、痛经、闭经;血液感受热邪就会肆行无忌,产生产生月经量多、月经提前等症。所以,调经重在调和气血,让气血运行顺。

相关阅读

  • 宋逸民

    宋逸民

    主任医师擅长:盆腔炎,不孕不育,月经失调,贫血,卵巢囊肿,腰痛
  • 史敏

    史敏

    主任医师擅长:乳腺疾病
  • 杨志宏

    杨志宏

    主任医师擅长: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畸胎瘤,腹腔镜手术
  • 赵魁

    赵魁

    主任医师擅长:乳腺癌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