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乳腺癌发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2007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发布的《中国乳腺癌防治现况报告》显示,在我国城市地区乳腺癌发病率已进入女性常见恶性肿瘤前3位。根据who的统计,每年全球新发乳腺癌病例超过一百万,欧美发达国家平均不到十名女性就有一名患乳腺癌。北京、上海两地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分别为 45。0/10万、54。9/10万,在十年间上升了23%和31%,已经接近西方乳腺癌高发国家的水平。但中国妇女发病年龄较轻,30岁以后患病人数明显增加,40~50岁达到构成比中的高峰。
乳腺癌药物治疗的循证医学研究已证实,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能够延长患者无病生存期(dfs),甚至达到治愈的目的。而晚期乳腺癌因为根治无望,其治疗目标是控制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使患者能够与肿瘤共存。
早期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
指南和共识建议: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应予辅助内分泌治疗,其中他莫昔芬治疗2~3年换用芳香化酶抑制剂策略受肯定。
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治疗指南建议,对于常见组织学类型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需要确定所有原发性浸润性乳腺癌的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状态。凡er或pr阳性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不论年龄、淋巴结状态或是否应用了辅助化疗,都应考虑辅助内分泌治疗。
在2007年圣加仑(st gallen)共识中,对于芳香化酶抑制剂(ai)的应用策略,委员会明确倾向于他莫昔芬(tam)治疗 2~3年后换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少数人同时支持起始就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几乎没有人倾向于tam治疗5年后换用芳香化酶抑制剂的策略。但是对于已经完成 5年tam治疗的患者,大部分委员支持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再用一段时间芳香化酶抑制剂。对于高危患者或her2阳性的患者,更多委员接受起始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的策略。对于接受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抗抑郁药的患者,半数以上委员也支持起始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