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冬病夏治”,尤其到了三伏天是治疗各种疾病的最好时期。七八月“三伏天灸”最适时,“灸”是中医的一种疗法,治疗女性痛经也可以采取该方式进行治疗。
女性偶然性在月经期间前后,出现腹痛、腰酸、下腹坠胀或其他不适,以至于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称为痛经。是妇科常见疾病,多见于青年女子,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又称为功能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很多少女天葵至时都会有一些不适,或重或轻。继发性痛经是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所导致的痛,有些则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疼痛。因此,继发性痛经的女士最好到医院检查,查明病因后可以配合病因进行治疗。
痛经特征
本病随月经周期而出现,发病以经期或行经前后下腹及腰骶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痛、腰酸、下腹坠胀及尿频等症状,严重者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脚冰凉,甚至虚脱,经妇科检查无明显生殖系统的器质性病变。
治疗方法
灸法一
取穴:关元、中脘穴、三阴交
配穴:命门、肾俞、太溪、足三里、次髎穴
灸法:每次选用3—4个穴位,在月经来潮前或来潮后1~2天开始施灸,用艾条直接对准穴位采用温和灸,距皮肤2~3厘米为宜,每次时间为20~30分钟,一次两次,皮肤呈现潮红为止。
灸法二
取穴:中极、关元穴、三阴交及疼痛部位。
配穴:命门、肾俞、太溪、足三里、次髎穴。
灸法:在月经来潮前2天施灸,采用雷火灸药艾条悬灸法,每穴灸20分钟左右,每日1~2次,以舒适为度,本法对寒湿型或阳气不足者疗效较好。
灸法三
取穴:地机、归来、中极、气海穴
配穴:寒凝者加次髎穴;血瘀者加三阴交穴;肝郁者加太冲穴;气血虚者加足三里穴。
灸法:采用艾柱点燃放到艾灸盒(随身灸)里,可用多个艾灸盒同时放置各穴位上,每穴灸20~30分钟。
灸法四
取穴:关元、气海、曲骨、外陵、三阴交等。
配穴:腰痛重者加肾俞穴。
灸法:每次选用3个穴位,在月经来潮前2天施灸,采用艾柱隔姜灸法,将艾柱放置切好的老姜片上(约两毫米厚度)每穴灸20分钟左右,每日1~2次,4次为1个疗程。
小提示
1、痛经患者最好到医院检查,查明病因后可以配合病因进行治疗。
2、痛经患者应该注意月经期卫生与调养,尽量不要吃刺激性及生冷食物,避免精神刺激,防止受凉。
3、灸法治疗痛经要抓住时机,在家里自行施灸时,可购买数个随身灸(艾灸盒),放置要施灸的部位,简单安全,不容易烫伤,一般在月经来潮前1~2天施灸效果最佳。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