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是一种长期威胁到女性健康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更是逐年升高。专家表示,预防宫颈癌不能仅仅依赖疫苗,还应做好定期筛查,才能将患病风险降至最低。
医生表示,从临床上看,阴道时常不规则流血是宫颈癌的常见,女性患者切勿轻易忽视。此外以下几类人群易患宫颈癌:
1、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者,96。7%宫颈癌患者曾有HPV感染;
2、多性伴侣者:美国一项研究表明:性伴侣数≥10个者,在宫颈癌新发病例中占36%,说明多个性伴侣与宫颈原位癌及宫颈癌均有明显的相关性;
3、早婚多育者:18岁以前有性生活的患病率比21-25岁高3倍,比26岁以上高7倍。因为生殖道发育尚未成熟,对致癌因素的刺激比较敏感,一旦感染某些细菌或病毒后,而易导致宫颈癌。
4、宫颈不典型增生者:特别是中度和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宫颈糜烂者,若不积极治疗,也可能转化为宫颈癌;
5、口服避孕药、吸烟及低收入者也是宫颈癌高发人群。
建议女性每年做一次检查
对于宫颈癌的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关键。据介绍,目前国际上认可的方案为“宫颈癌三阶梯筛查方案”,第一步为宫颈细胞学检查,第二步为人乳头瘤病毒检查(即HPV检查),第三部为阴道镜检查。
建议妇女每年都要做一次,根据经济条件来选择筛查方案,最起码要做到第一步,当然第一步和第二步结合起来做会更好,筛查率能达到95%以上。专家表示,连续3年检查正常者可以隔3年再筛查。
而目前关于宫颈癌筛查技术,医学界也提出一个新理论,将传统宫颈癌三阶梯筛查方案中得第二步和第一步对调,先进行HPV筛查,对HPV检测为阳性的人群进行二度筛查,以提高漏诊率。细胞学筛查会出现相对较多的漏诊,其漏诊率达到20%—30%。HPV筛查人为干扰的因素相对较少,漏诊可能性也相对较小,不过HPV检测为阳性的患者中,患宫颈癌的也占少数。
值得一提的是,30岁以后女性进入宫颈癌高发危险期,医生建议,这一年龄段的女性应该加强检查的频率,60岁以后检查时间的间隔可适度拉长。
疫苗并不能100%预防
还有一种办法可以有效预防宫颈癌—接种宫颈疫苗。但效果如何呢?
专家表示,目前,宫颈癌疫苗并不能拦截所有HPV种类病毒,可以减少患宫颈癌的几率,但不能100%预防宫颈癌。而且这种疫苗只适合没有性生活的人群。HPV疫苗从2006年上市,到现在不到10年,其远期预防效果尚不得而知。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