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与肌瘤生长的部位、大小有关。
[诊断]
1,具有典型症状,或部分患者无症状。
2,
3.B超:是诊断
4.官腔探测或诊刮:可了解官腔深度及形态。
5.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可显示子宫大小、官腔形态及肌瘤附着部位。
6.内窥镜检查:官腔镜可窥视腔内的黏膜下肌瘤,腹腔镜可直视子宫外形及肌瘤情况。
7.鉴别诊断
(1)妊娠子宫;根据停经史,妊娠反应,子宫增大变软,尿妊娠试验阳性
等,与子宫肌;瘤不难鉴别。若肌瘤合并妊娠时,可行B超协助诊断。
(2)卵巢肿瘤:一般二者不难鉴别,但实质性卵巢肿瘤可能被误诊为浆膜下肌瘤,反之浆膜下肌瘤囊性变时也易误诊为卵巢囊肿.当卵巢囊肿与子宫有黏
连盯,则更难鉴别,但B超和腹腔镜可确诊。
(3)子宫腺肌病:临床上也有
状以
大小,具有经前子宫增大、经后缩小的特征,B超能帮助诊断。当肌瘤与肌腺
病同时存在,则不易鉴别,常需术后病理证实。
[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随访观察:如
每3-4个月复查1次。
(2)激素治疗:,患者年近绝经期,因某种原因不适于手术治疗者,经内膜病检排除恶变后,可用雄激素治疗。甲基皋丸素,每次5-10mg,每日1次;或
丙酸睾丸酮,每次25mg,每周肌注1―3次。每月剂量不超过300mg。
(3)手术治疗:根据不同病情,选用刮宫术、腹式
道子宫肌瘤摘除术、子宫切除术。
2,中医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范围者)
(1)气滞血淤:胞中癃块,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经色紫暗,有血块,小
腹胀痛,血块下后痛减,经前
臼,脉弦涩。
治法:行气活血,消瘫散结。
方药: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三棱、莪术、乌药、制香附各10克,赤
芍、荔枝核、夏枯草各15克,生牡蛎30克,炙甘草6克。
(2)气虚血淤:胞中积块,月经先期量多,或淋漓不净,色淡,有血块,
小腹坠痛,气短乏力,食少便溏,面色觥白,舌质淡暗、边有淤斑,脉虚细涩。
治法:益气补中,化淤消癃。
方药:党参、炙黄芪、白术、山药、山慈菇、夏枯草、昆布各15克、三棱、
莪术、枳壳各10克。
(3)痰淤互结:胞中积块,小腹胀痛,带下量多,色白质稠,月经量多有
块,婚久不孕,胸脘痞满,形体
治法:理气化痰,祛痰消癃。
方药:半夏、陈皮、制香附、川芎、槟梅各10克,茯苓、苍白术、夏枯草、
海藻各15克,莪术12克,木香6克。
[预防与调养]
1.调畅情志,精神舒畅,保持气血平和。
2.清洁外阴,因子宫肌瘤常有经期延长,故应保持外阴清洁,防止感染。
3,合理应用性激素类药物,防止长期过量应用雌激素。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